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技术文章 >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产品列表 / products

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更新时间:2020-05-03 点击量:956

水污防治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对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 神,落实《中共中 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 坚决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深化地下水污染防治”要求, 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土壤污染防 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 行动计划》等有关工作部署和相关任务,保障地下水安全,加快推 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强化制度制、 监测评估、督察问责,推动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 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选择典型区域先行先试,按照“分区管理、分 类防控”工作思路,从“强基础、建体系、控风险、保安全”四方 面,加快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强污染源 源头防治和风险管控,保障国家水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

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持续开展地下水环境状调查评, 加强地下水环境监管,制定并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技术工程 措施,推进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协同控制,综合运用法律、 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 作,以预防为主,坚持防治结合,推动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持续改 善。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扭住“双源(集中式地下水型饮 用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为重点保障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 严控地下水污染源。综合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污染特征,分 类指导,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切实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水平。

3导向聚焦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保障薄、 污染源多且环境风险大、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环境监测体系不完 善、保障不足等问题,结合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特点,加强地下水 污染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4.明,循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目责任制建 立水质变化趋势和污染防治措施双重评估考核制“谁污染谁修复、 谁损害谁赔偿”责任追究制。统筹考虑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轻重 缓急,分期分批开展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 护工作。

 

 

到 2020 年,初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 15%左右;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初步监控,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到2025年,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 境监测体系;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 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 85%左右;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有效监控地 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2035 力争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基本恢复。

 

二、主要任务

主要围绕实现近期目标“一保、二建、三协同、四落实”:一 保即确保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即建立地下水污 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三协同,即协同地表水与地下水土壤与地下水区域与场地污染防治落实, 即落《水十条》确定的四项重点任务开展调查评估、防渗改、 修复试点、封井回填工作。

 

 

1饮用2020 年年底在 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状况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镇地下 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提高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水平,依法清 理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针对人为污染造成水质超标的 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区组织制定实施地下水修(防 控)方案,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工程示范;对难以恢复饮 用水源功能且经水厂处理水质无法满足标准要求的水源,应按程序撤销更换(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地方相关部门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相关部门落实, 不再列出)

2饮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攻坚战行动计划相关任务2020 年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 10000人或日供水 1000 吨以上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 工作,农村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要设立地理界标、标志或宣传牌。督促指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组织相关部门监测 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源、供水单位供水和用户水出水的 水质等状况。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各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 结合本地水质本底状况,确定监测项目并组织实施。以供水人口在 10000 人或日供 1000 吨以上的地下水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 对可能影响农村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的风险源进行排查。对 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 确保农村供水安全(生态环境部牵头,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 健康委等参与)

 

体系

 

12020 年年底《全国 地下水污染防治规2021-2025 )》细化落《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要求以保护 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 治理,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包括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 监测、评估、风险防控、修复等,实现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监管,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有所改善(生态环境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 农村部等参与)

2.制规范按地下水污染防治作流程,在调查监 测、评估、风险防控、修复等方面,研究制修订地下水污染防治相 关技术规范、导则、指南等。2019 年上半年,研究制定地下水环境 状况调查评价、地下水环境监测、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地下水污 染防治分区划分、废弃井封井回填等工作相关技术指南2019 下 半年,研究制定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地下水污染模拟预测、地下 水污染防渗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等工作相关技术导指南202年,研究制定地下水污染渗透反应格栅修复、地下水污染地球物理 探测地下水污染源同位素解析地下水污染抽出-处理等工作相关 技术指南规范(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 村部等参与)

 

体系

 

12020 年年底前衔接国家地下水监 测工程,整合建设项目环评要求设置的地下水污染跟踪监测井、地 下水型饮用水源开采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监测井、地下水基础环 境状况调查评估监测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要求的污 染源地下水水质监测井等,加强现有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运行维护 和管理,完善地下水监测数据报送制度。2025 年年底前,构建全国 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按照国家和行业相关监测、评价技术规范,开 展地下水环境监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提前一年完成。(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水环信息大网大系统、 大数据”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共用,2020 年年底前,构 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框架。2025 年年底前,完成地下水 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建设。(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按职 责分工负责)

 

防治

 

1加快城镇污水管网更新 改造,完善管网收集系统,减少管网渗漏;地方各级人民有关 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农业灌溉取水水源,使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的, 应当严格执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和《城市污水再生 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20922,且不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一级 A 排放标准要求;避免在土壤渗 透性强、地下水位高、地下水露头区进行再生水灌溉。降低农业面 源污染对地下水水质影响,在地下水“三氮”超标地区、国家粮食 主产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环境 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认真贯彻落《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十条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相关要求。 对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农用地地块的土壤污染影响或可能影 响地下水的,制定污染防治方案时,应纳入地下水的内容;对污 染物含量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建设用地地块,土壤污染 状况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等内容;对列入风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建设用地地块,实施风险管控措施应包括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实施修复的地块,修复方案应当包括地下 水污染修复的内容;制定地下水污染调查、监测、评估、风险防 控、修复等标准规范时,做好与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规范的接。在防治项目立项、实施以及绩效评估等环节上,力求做到统 筹安排、同步考虑、同步落实(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3.加强域与场地地下水染协同防治。2019 年年底前,试点 (区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分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划 分技术要求见附 12020 (区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 分区防治提出地下水污染分区防治措施实施地下水污染源分类监 场地层面重点开展以地下水污染修(防控(如利用渗 渗坑裂隙溶洞或通过其他渗漏等方式非法排放水污染物造 成地下水含水层直接污染或已完成土壤修复尚未开展地下水污染修 复防控工,以及以保护地下型饮用水源环境安全为目的的场地 修复(防控)工(生态环境部、自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按职责 分工负责

 

范为抓手 推染 源

1.落《水。持评估。继续推进城镇集 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化工企业、加油站、垃圾填埋场和 危险废物处置场等区域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针对存在人 为污染的地下水,开展详细调查,评估其污染趋势和健康风险,若风险不可接受应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防控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 健康委等参与)

开展防渗改造。加快推进完成加油站埋地油罐双层罐更新或防 渗池设置加油站防渗改造核查标准见附件 22020 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对高风险的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 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开展必要的防渗 处理(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 参与)

公布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并开展修复试点。2019  6 月底前, 出台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公布办法。2019 年年底前,京津冀等区域 地方人民公布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 地清单开展修复试点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公布技术要求见附件 3

(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参与)

 

实施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封井回填。2019 年,开展报废 矿井、钻井、取水井排查登记。2020 年,推进封井回填工作。矿 井因成或勘探任务各 促工所有人按相关术标开展井回经造成 水串污染督促程所权人造成地下污染进 行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按职责分工负 

2.开示范。确区名(区在开 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的基础上,择优推荐试点示范区名单并提交《示范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评审2019 年年底前,各省(区、市)选择报 送 8-10 个防渗改造试点区,20-30 个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封井 回填试点区2020 年年底(区选择报送 8-10 个防渗 改造试点区20-30 个报废矿井取水井封井回填试点5-10 个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区2021-2025 试点示范区根据需要再作 安排(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水利部、财政部参与)

组织开展试点示范评估。建立“进展调度、督导检查、综合评 估能进能出的评估管理机制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计划和要求, 适时组织实施评估。评估对象为试点示范区。评估包括自 评估实地检查、综合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 示范区要求整改,整改期一年。整改期结束后,仍不合格的,取消 示范区资格(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 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三、保障措施

 

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 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生态 环境部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统一监督,有关部门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评估指导,形成“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 作格局生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推动建立中央支持鼓励、地方支撑、企事业单位承担、社 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环保融资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根据地 下水污染防治需要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依 法合规拓展融资渠道,确保污染防治任务按时完成(财政部牵头, 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参与)

 

 

加强与其他污染防治项目的协调,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 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快研发地下水污染环境调查、监 测与预警技术、污染源治理与重点行业污染修复重大技术。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优化和整合污染防治专业支撑队伍, 开展污染防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科技部牵 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 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参与)

 

 

综合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广播、报刊等媒体,结合六五 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要环保宣传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普 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知识宣传地下水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增强公众地下水保护的危机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地下水环境的良 好氛围。依托多元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构建地下水污 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全民科学素质体系(生态环境部牵头,教育部、 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地方责任。各省(区、市) 负责本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抓紧编制省级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加快治理本地区地下水污染突出问题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 做好监督考核。

落实“谁污染谁修复、谁损害谁赔偿”的企业责任。重点行业 企业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按照相关要求落实地下水污染防治设施 建设、维护运行、日常监测、信息上报等工作任务。

加强督察问责,落实各项任务。生态环境部将地下水污染防治 目标完成及责任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对承担 地下水污染防治职责的有关地方进行督察,倡优纠劣,强化问责, 督促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生 态环境部牵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 部等参与)

TD-016C型 RS485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监测系统

产品关键词:地源热泵测温,地埋管测温

此款系统专门为地源热泵生产企业,新能源技术安装公司,地热井钻探公司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等单位设计,通过连接我司单总线地热电缆,以及单通道或多通道485接口采集器,可对接到贵司单位的软件系统。欢迎各类单位以及经销商详询!此款设备支持贴牌,具体价格按量定制。

RS485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监测系统【产品介绍】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土壤作为埋地管换热器的热源或热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在埋地管换热器设计中,土壤的导热系数是很重要的参数.而对地温进行长期可靠的监测显得特别重要。在现场实测土壤导热系数时测试时间要足够长,测试时工况稳定后的流体进出口及不同深度的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地埋测温电缆的设计显得尤其重点。较传统的测温电缆设计方法,单总线测温电缆因为接线方便、精度高且不受环境影响、性价比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埋管及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地温监测,因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诸多工程中已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口啤。

   采集服务器通过总线将现场与温度采集模块相连,温度采集模块通过单总线将各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发到总线上。每个采集模块可以连接内置1-60个温度传感器的测温电缆相连。 本方案可以对大型试验场进行温度实时监测,支持180口井或测温电缆及1500点以上的观测井温度在线监测。

RS485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监测系统

1. 地埋管回填材料与地源热泵地下温度场的测试分析 

2. 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间热干扰的研究 

3. U型管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及地下温度场的研究 

4. 地源热泵地埋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5.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 

6. 埋地换热器含水层内传热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埋地换热器含水层内传热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测量系统,主要是一套*基于现场总线和数字传感器技术的在线监测及分析系统。它能有对地源热泵换热井进行实时温度监测并保存数据,为优化地源热泵设计、探讨地源热泵的可持续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二、RS485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监测系统本系统的重要特点:

1.结构简单,一根总线可以挂接1-60根传感器,总线采用三线制,所有的传感器就灯泡一样,可以直接挂在总线上.

2.总线距离长.采用强驱动模块,普通线,可以轻松测量500米深井.

3.的深井土壤检测传感器,防护等级达到IP68,可耐压力高达5Mpa. 

4.定制的防水抗拉电缆,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特点总结:高性价格比,根据不同的需求,比你想象的*.

针对U型管口径小的问题,本系统是传统铂电阻测温系统理想的替代品. 可应用于:

1.地埋管回填材料与地源热泵地下温度场的测试分析 

2.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管群间热干扰的研究 

3. U型管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及地下温度场的研究 

4. 地源热泵地埋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5.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研究 

6. 埋地换热器含水层内传热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本系统技术参数:支持传感器:18B20高精度深井水温数字传感器,测井深:1000米,传感器耐压能力:5Mpa ,配置设备:远距离温度采集模块+测井电缆+传感器,

RS485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监测系统系统功能: 

1、温度在线监测 

2、 报警功能 

3、 数据存储 

4、定时保存设置

5、历史数据报表打印 

6、历史曲线查询等功能。

【技术参数】

1、温度测量范围:-10℃ ~ +100℃

2、温度精度: 正负0.5℃ (-10℃ ~ +80℃)

3、分  辨 率: 0.1℃

4、采样点数: 小于128

5、巡检周期: 小于3s(可设置)

6、传输技术: RS485、RF(射频技术)、GPRS

7、测点线长: 小于350米

8、供电方式: AC220V /内置锂电池可供电1-3 

9、工作温度: -30℃ ~ +80℃

10、工作湿度: 小于90%RH

11、电缆防护等级:IP66

使用注意事项:

防水感温电缆经测试与检测,具备一定的防水和耐水压能力,使用时,请按以下方法操作与使用:
1. 使用时,建议将感温电缆置于U形管内以方便后期维护。
若置与U形管外,请小心操作,做好电缆防护,防止在安装过程中电缆被划伤,以保持电缆的耐水压能力和使用寿命。
2. 电缆中不锈钢体为传感器所在位置,因温度为缓慢变化量,正常使用时,请等待测物热平衡后再进行测量。
3. 电缆采用三线制总线方式,红色为电源正,建议电源为3-5V DC,黑色为电源负,兰色为信号线。请严格按照此说明接线操作。
4. 系统理论上支持180个节点,实际使用应该限制在150个节点以内。
5.系统具备一定的纠错能力,但总线不能短路。
6. 系统供电,当总线距离在200米以内,则可以采用DC9V给现场模块供电,当距离在500米之内,可以采用DC12V给系统供电。

【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提供定制各个领域用的测温线缆产品介绍】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土壤作为埋地管换热器的热源或热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在埋地管换热器设计中,土壤的导热系数是很重要的参数.而对地温进行长期可靠的监测显得特别重要。在现场实测土壤导热系数时测试时间要足够长,测试时工况稳定后的流体进出口及不同深度的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地埋测温电缆的设计显得尤其重点。

   由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地源热泵温度场测控系统,硬件采取*ARM技术;上位机软件使用编程语言技术设计,富有人性、直观明了;测温传感器直接封装在电缆内部,根据客户距离进行封装。目前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地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温度场检测、地源热泵地埋换热井、地源热泵竖井及地源热泵温度场系统进行地温监测,本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诸多工程中已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口啤。

地源热泵诊断中土壤温度的监测方法:
  为了实现地源热泵系统的诊断,必须首先制定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合理的标准。在系统的设计阶段,地下土壤温度的初始值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参数,它也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化的参数。如果在一个或几个空调采暖周期(一般一个空调采暖周期为1年)后,系统的取热和放热严重不平衡,则这个初始温度会有较大的变化,将会大大降低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设计选用土壤温度变化曲线作为诊断系统是否正常的标准。
  首先对地源热泵系统所控制的建筑物进行全年动态能耗分析,即输入建筑物的条件,包括建筑的地理位置、朝向、外形尺寸、围护结构材料和房间功能等条件,计算出该区域全年供暖、制冷的负荷,我们根据该负荷,选择合适的系统配置,即地埋管数量以及必要的辅助冷热源,并动态模拟计算地源热泵植筋加固系统运行过程中土壤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初始土壤温度标准曲线。采用满足土壤温度基本平衡要求的运行方案运行,同时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温度变化情况,即依靠埋置在地下的测温传感器监测土壤的温度,并且将测得的温度传递给地源热泵系统。

浅层地温能监测系统概况: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土壤作为埋地管换热器的热源或热汇,对建筑物进行供热和供冷,在埋地管换热器设计中,土壤的导热系数是很重要的参数,而对地温进行长期可靠的监测显得特别重要。在现场实测土壤导热系数时测试时间要足够长,测试时工况稳定后的流体进出口及不同深度的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地源热泵地埋测温电缆的设计显得尤其重点。较传统的地源热泵测温电缆设计方法,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数字总线式测温电缆因为接线方便、精度高且不受环境影响、性价比高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地埋管及地源热泵系统进行地温监测,因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诸多工程中已得到了验证并取得了较好的口啤。

   为方便研究土壤、水质等环境对空调换热井能效等方面的可靠研究或温度测量,目前地源热泵地埋管测温电缆对于地埋换热井,有口径小,深度较深等特点的测温方式,如果测量地下120米的地源热泵井,要放12路线PT100传感器。12根测温线缆若平均放置,即10米放一个探头,则所需线材要1500米,在井上需配置一个至少12通道的巡检仪,若需接入电脑进行温度实时记录,该巡检仪要有RS232或RS485功能,根据以上成本估计,这口井进行地热测温至少成本在8000元,虽然选择高精度的PT100可提高系统的测温精度,但对模拟量数据采集,提供精度的有效办法是提供仪器的AD转换器的位数,即提供巡检仪的测量精度,若能够在长距离测温的条件下进行多点测温,能够做到0.5度的精度,则是非常不容易。针对这一需求,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推出“数字总线式地源热泵地埋管测温电缆”及相应系统。矿井深部地温监测,地源热泵温度监测研究,地源热泵温度测量系统,浅层地热测温系统。

地源热泵数字总线测温线缆与传统测温电缆对比分析:
   传统的温度检测以热敏电阻、PT100或PT1000作为温度敏感元件,因其是模拟量,要对温度进行采集,若需较高精度,需要选择12位或以上的AD转换及信号处理电路,近距离时,其精度及可靠性受环境影响不大,但当大于30米距离传输时,宜采用三线制测方式,并需定期对温度进行校正。当进行多点采集时,需每个测温点放置一根电缆,因电阻作为模拟量及相互之间的干扰,其温度测量的准确度、系统的精度差,会受环境及时间的影响较大。模块量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都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存在,而检测的环境往往存在电场、磁场等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电信号产生较大的干扰,从而影响传感器实际的测量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每年需要进行校准,因而它们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防水、防腐蚀、抗拉、耐磨的特性,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采用测温芯片作为感应元件,感应元件位于传感器头部,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决定于美国进口测温芯片的特性及精度级别,无需校正,因数据传输采用总线方式,总线电缆或传感器外径可做得很小,直径不大于12mm,且线路长短不会对传感器精度造成任何影响。这是传统热电阻测温系统*的优势。所以数字总线式测温电缆是地源热泵地埋管管测温、地温能深井和地层温度监测理想的设备。数字总线式数据传感器本身自带12位高精度数据转换器和现场总线管理器,直接将温度数据转换成适合远距离传输的数字信号,而每个传感器本身都有唯的识别ID,所以很多传感器可以直接挂接在总线上,从而实现一根电缆检测很多温度点的功能。

地源热泵大数据监控平台建设

一、系统介绍

1、建设自动监测监测平台,可监测大楼内室内温度;热泵机组空调侧和地源侧温度、

压力、流量;系统空调侧和地源侧温度、压力、流量;热泵机组和水泵的电压、电流、功率、

电量等参数;地温场的变化等,实现热泵机组运行情况 24 小时实时监测,异常情况预

警,做到真正的无人值守。可对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稳定性、系统对地温场的影响以及能效

比等进行综合的科学评价,为进一步示范推广与系统优化的工作提供数据指导依据。

具体测量要求如下:

1)各热泵机组实时运行情况;

2)室内温度监测数据及变化曲线;

3)室外环境温度数据及变化曲线;

4)机房内空调侧出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监测数据及变化曲线;

5)机房内地埋管侧出回水温度、压力、流量等监测数据及变化曲线;

6)机房内用电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电能等监测数据及变化曲线;

7)地温场内不同深度的地温监测数据及变化曲线;

8)能耗综合分析、系统 COP 分析以及系统节能量的评价分析。

2、自动监测平台建成以后可以对已经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地热井实施自动监测的数据分

析展示,可实现地热井和回灌井的水位、水温、流量实施传输分析,并可实现数据异常情况预

警,做到实时监管,有地热井运行的稳定性。

1)开采水量及回水水量的流量监测及变化曲线;

2)开采水温及回水水温的温度监测及变化曲线;

3)开采井井内水位监测及变化曲线;

 

 

推荐产品如下:

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地源热泵测温/多功能钻孔成像分析仪/井下电视/钻孔成像仪/地热井钻孔成像仪/井下钻孔成像仪/数字超声成像测井系统/多功能超声成像测井系统/超声成像测井系统/超声成像测井仪/成像测井系统/多功能井下超声成像测井仪/超声成象测井资料分析系统/超声成像

关键词:地热水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地热井监测系统/地热井监测/水资源监测系统/地热资源回灌远程监测系统/地热管理系统/地热资源开采远程监测系统/地热资源监测系统/地热管理远程系统/地热井自动化远程监控/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测软件系统/地热水自动化监测系统/城市供热管网无线监测系统/供暖换热站在线远程监控系统方案/换热站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干热岩温度监测/干热岩监测/干热岩发电/干热岩地温监测统/地源热泵自动控制/地源热泵温度监控系统/地源热泵温度传感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中温度传感器/地源热泵远程监测系统/地源热泵自控系统/地源热泵自动监控系统/节能减排自动化系统/无人值守地源热泵自控系统/地热远程监测系统

地热管理系统(geo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是为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而建立的管理系统。

我司深井地热监测产品系列介绍:

1.0-1000米单点温度检测(普通表和存储表)/0-3000米单点温度检测(普通显示,只能显示温度,没有存储分析软件功能)

2.0-1000米浅层地温能监测/高精度远程地温监测系统采集器采用低功耗、携带方便;物联网NB无线传输至WEB端B/S架构网络;单总线结构,可扩展256个点;进口18B20高精度传感器,在10-85度范围内,精度在0.1-0.2

3. 4.0-10000米分布式多点深层地温监测(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细分两大类:1.井筒测试 2.井壁测试

4.0-2000NB型液位/温度一体式自动监测系统(同时监测温度和液位两个参数,MAX耐温125摄氏度)

5.0-7000米全景型耐高温测温成像一体井下电视(同时监测温度和视频图片等)

6. 微功耗采集系统/遥控终端机——地热资源监测系统/地热管理系统(可在换热站同时监测温度/流量/水位/泵内温度/压力/能耗等多参数内容,可实现物联网远程监控,24小时无人值守)

有此类深井地温项目,欢迎新老客户朋友垂询!北京鸿鸥成运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关键词:地热井分布式光纤测温监测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深井测温仪/深水测温仪/地温监测系统/深井地温监测系统/地热井井壁分布式光纤测温方案/光纤测温系统/深孔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深井探测仪/测井仪/水位监测/水位动态监测/地下水动态监测/地热井动态监测/高温水位监测/水资源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软件/水资源实时监控/高温液位监测/压力式高温地热地下水水位计/温泉液位测量/涌井液位测量监测/高温涌井监测水位计方案/地热井水温水位测量监测系统/地下温泉怎么监测水位/ 深井水位计/投入式液位变送器 /进口扩散硅/差压变送器